重磅!央视新闻调查:上海垃圾战争

发布时间:2024-04-26     作者: 乐鱼体育全站app网页版

 

  可能就是猪可以吃的是可回收(湿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的,就听过这些。

  这是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立法启动的第六天,从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始,只要人在上海,法律规定所有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定要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投放。一经发现混投,个人和企业将分别面临50-200元、5000-50000万元不等的罚款。

  马洪(外滩垃圾收集工):对,我们从去年5月1日就开始分了,大部分都放得都挺好的,个别的扔错了,扔错了我就把它捡回来。

  作为超级大城市上海,每天有500万~600万流动人口,暑期的外滩更是游人入织,记者一圈走访下来发现,大部分游客虽然有意识,但对于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却并不清楚。在游客占比比较大的公共区域,垃圾混投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还未进行严格分类的混投垃圾,目前还会沿用老的办法进行混运吗?为了了解这一车垃圾的去向,我们跟随他前往外滩指定的垃圾分类站点进行交接。

  苏国坤:嗯。因为里面有的没分清楚,像这个碎玻璃要留出来,像这个饮料有的要倒出来,要倒在这个湿垃圾里面。

  在上海,像外滩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早在半年之前便开始为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强制实施进行准备。除了将外滩上全部垃圾桶分类进行较为明确的图片标识外,更重要的一个举措是将一部分垃圾桶撤离。

  倪秋剑(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副总):垃圾桶从原来的300多个,现在减少到159个。需要市民和游客把自己手上的垃圾带回去,要养成这个习惯。源头要控制,才能实际做到垃圾分类。

  上海目前对公共区域采取逐步撤桶并点、二次分拣的方式,来培养公众投扔垃圾源头分类的好习惯,这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比较小。但对于小区而言,“撤桶并点”似乎就没那么容易,居民定点投扔垃圾的习惯已经养成多年,要改变这一习惯,无异于一场有关生活方式的革命。

  7月1日之后,每天早晚两次,飘鹰小区的志愿者会准时将不一样的颜色的干湿垃圾桶,从小区的垃圾箱房送往设定好的垃圾投放点。

  志愿者:五个点,就平时拖过来还在这里巡逻,还要扫地的。像阿姨们做得都蛮好的了,都知道了。

  上海市虹口区飘鹰小区有621户1851人,从今年6月份开始,居委会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多方征集意见后,将小区的垃圾投放点由原来的18个减至现存的5个,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雷国兴(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街道路飘鹰居民委员会书记):因为撤桶并点,我们这个小区当时矛盾特别多,老百姓的这个需求也很多。问一个老叔叔的时候他就特别敌对,就是你们搞出来的这个事儿,分什么分,麻烦死了。

  居民:发过了,原来有点抵触情绪。我认为这个是小事,分这个垃圾是小事对不对,你们太过认真了,管这个闲事对不对,就跟她争了几句。

  小区里对“撤桶并点”提出反对意见的,多是距离现在垃圾站点较远的住户。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只要求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对小区内“撤桶并点”没有硬性要求,对此飘鹰小区里有一部分居民认为,“撤桶并点”是人为增加了住户的麻烦,这有悖于垃圾分类的初衷。

  周春,2016年从哈佛公共政策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回上海成立了一间专注于环保事业的社会企业,全面投入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她希望可以学以致用,飘鹰小区“撤桶并点”的方案就是在她的指导下进行的。

  雷国兴(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街道路飘鹰居民委员会书记):其实点越少,大家越习惯,然后可能会好,只是我们现在可能自己想可能会有困难。

  周春:如果撤肯定有撤的理由,我一直说一小区一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其实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点就在于,你能不能找到那个乱扔的人,就是因为有破窗效应,只要有一个人乱扔其他人就会乱扔,一个礼拜之后大家就全乱扔了,所以为什么我们撤桶其实是一个逻辑的推演,就是我怎么能抓到这个人,那我就得保证扔垃圾的地方得有人看着。

  为了更好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今年6月飘鹰小区征集了60名志愿者,大家轮流守候在现有的5个垃圾投放点进行值班。

  志愿者:这是湿的,但是我跟你讲这个餐巾纸属于干的,以后要分清楚好吗。把这个餐巾纸要捡出来的。

  在周春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改变习惯的过程,在习惯养成的初期志愿者的引导和监督不可或缺。

  周春:我们会发现说,特别支持垃圾分类的可能是10%不到,特别反对的也是10%不到,中间的80%其实是无所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发动那个10%特别在意的,让他们的声音发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所以我很喜欢在小区里面那个交友广阔的志愿者,他可以搞定一大批,他都不用跟人家解释为何需要垃圾分类,然后大家就会看着他的面子就会去分。

  周春称,结合飘鹰小区的真实的情况,除了24小时开放的垃圾箱房外,另外设置两到三处垃圾投放点是最为节约人力物力的一种方案。对此雷书记认为,继续“撤桶并点”还需要一个习惯的培养期。

  雷国兴(上海市虹口嘉兴街道书记):现在大家的反映就是说这一个地区好像干净了,没有桶好像整洁了。但是前段时间还是有(垃圾)点位拿掉,这里偶尔放一袋垃圾还是有,他就(垃圾)放在这里人就走了还是有这个现象,相对说我觉得比我的预想效果要好很多。

  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里,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垃圾投放需要“定时定点”。目前大家对“撤桶并点”已经接受,但对于早晚两次掐着时间点投扔垃圾还不太习惯。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飘鹰小区。

  黄浦新苑是上海市黄浦区率先推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自2008年开始先后三次在小区里推广过垃圾分类,今年7月1日垃圾分类的旋风再次席卷小区。即便有多年垃圾分类推行的基础,这次在法律的要求下施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这一举措,依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居民:你法不责众,人多了以后你怎么弄,你每个人都处罚,所以你有的问题要向老百姓所想去想,你比如说你中午这个湿垃圾不让人家放,这人家家里怎么办?

  居民:拿到西边去人家有的老头子像我们还可以,有的老头子走那么远,你让他送他不送,他就放在这里,那你怎么办,这些老头你就天天跟他争啊,所以说这些事情我们该要多想一想。

  自酷暑来临,小区里不断有居民对目前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投放垃圾这一举措提出意见,他们都以为中午的厨余垃圾放到晚上再扔容易变质,家中容易存有异味不说,还容易滋养蚊虫。即便小区设有24小时垃圾投放点,但对于部分楼栋来说距离过远,很多老人感到极不方便。

  裘可忠(上海黄浦新苑业委会主任):他们如果这个意见是合理的,我们一定要听取,所以说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裘主任称,这户人家的提议在小区并非个案,接下来他会把夏季中午是否应当增开垃圾投扔时段,放在下一次业委会讨论的议题中去。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问世后,首先引来舆论吐槽的便是明确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写入法律和法规。网络上众多白领阶层,以及双职工家庭都表示“定时定点”投扔垃圾太过“一刀切”,剥夺了大家扔垃圾的自由,这有悖于垃圾分类的根本原则,这对于上班族而言极为不合理。当初制定条例时为何会要求“定时定点”呢?

  齐玉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条例制定阶段总结了很多成功地方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些试点的小区,然后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垃圾分类都做得很好,那么就有了第一批这个盆景,然后在这样的模式下提出来这个“定时定点”。新事物发展过程中毕竟会有新问题,所以我们也是在想怎么样更好去完善“定时定点”的这种机制。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完成1.7万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同时,全市已经更新完善公共场所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对于有着2400多万非流动人口的超级城市上海而言,垃圾分类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率先展开了多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于2000年成为中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多年来,垃圾分类一次又一次在这里尝试、探索、推行,但时至今日依然面临着争议和难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强制性出台,能否为中国城市的垃圾问题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呢?

  今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七天,记者在黄浦新苑采访时碰到了黄浦区城管执法大队前来复查。

  宓云飞(上海上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黄浦新苑管理处经理):是上午的一些(垃圾),今天双休日量可能稍微少一点。

  黄浦城管:垃圾分类7月1日起步,我们查了这个点,发现了一点小瑕疵,就是湿垃圾里面居民的垃圾没有破袋,还有就是干垃圾里面有一个药瓶。那么针对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开出了一个整改单,就是今天我们是来复查的,应该说现在的情况没问题。

  7月1日条例实施的第一天,黄浦新苑的物业公司收到了黄浦区执法部门发出的第一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当天在这个垃圾投放点值班的志愿者正是业委会裘主任。

  裘可忠:正好我们志愿者走掉了。黄浦新苑的垃圾分类全上海都有名的,一下子看了一下我们就懵掉了,难为情的,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你说刚开始,7月1号以后马上就什么都很好的,7月1号以前什么都是很差的,这个中间要反差这么大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怎么办?我们吸取教训。

  从2008年开始,黄浦新苑作为卫生文明小区率先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当年68岁的裘可忠刚在小区高票当选业委会主任,上任后他推行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垃圾分类。

  裘可忠:确实很难很难,有的居民还要吵架的,还要讲一些不好听的话,有的人家觉得奇怪,这样的一个东西分什么东西。

  沈玉梅:以前人家不懂,(觉得)烦死了,干什么要这么做,倒垃圾就倒垃圾,分什么分。对不对,人家有这种感觉。

  即便当初大环境还是对垃圾混投混运,裘主任老俩口这些年一直在家对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分类。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是因为裘主任在1986年前往日本进修时体验过日本民众对待垃圾的态度。

  居民:他们(日本)还要干净,我跟你说这个是人的素质要跟上去,每个人他们从小孩到老人,他们的垃圾桶比家里还干净。

  有着近4000户的大型居住小区万科,从2012年开始,也先后多次试行过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和黄浦新苑近乎一致。

  王一栋(上海市七宝镇万科城市花园居委会主任):经过前一次的不成功以后,热情有一些会降低,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效果不是很好。

  王瑾(上海市七宝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像这样的居民我们现在也碰到有很多,就是他实际上湿垃圾他扔得也很好,但是他还不是非常乐意破袋。

  王瑾(上海市七宝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我们前面也在反思,为什么从2012年开始就是前面两轮一直失败了,我们忽略了环卫的整个清运体系,包括处置体系,那这几个环节我们没重视起来,久而久之居民的信心就没有了,就觉得我很投入在做这个事情,但是你们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就是让我感到灰心了,所以的话就是没有做成。那么在今年我们告诉居民,你但凡看到物业有混装情况,我们的环卫有混装,或者你发觉我们的末期,就是末端处理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你可以举报,而且我们现在因为条例了,执法了,更多的苗头会对准我们的物业企业,我们的环卫,就是大家来做一个监督者,那这样居民就认为这个大家能互动下去,整个环节非常通畅,这个事情才能做成。

  自去年开始,上海市逐步对垃圾处理中端分类收运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换代,且按照不同类别对垃圾收运车辆做标识。目前,全市配置湿垃圾车约1090辆、干垃圾车约3200辆、有害垃圾车80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150余辆,这些分类收运车辆每天定时定点地将不同类别的垃圾运往专门的处理体系中去。同时,上海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中转设施进行改建。

  在外滩拍摄时,记者正好遇到了干垃圾清运车辆前来对分拣好的干垃圾进行收运。

  为了了解干垃圾的去向,我们跟随干垃圾清运车辆前往黄浦区干垃圾的中转站点。在这里干垃圾将被压缩进集装箱,再被统一送往干垃圾末端处置体系中去。

  陈伟(上海黄浦区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基本上在300多辆,将近900吨左右。

  陈伟(上海黄浦区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有变化,量明显减少,那800多了。

  陈伟(上海黄浦区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减少是因为干湿分离了,它湿垃圾不在我这里了。以前可能有混进来的,现在没有了。

  陈伟(上海黄浦区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有这个城管监察总队在抽查的。他突然就过来,我们不知道的。

  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开始,黄浦区执法部门不断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

  黄福明(上海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半淞园路街道城管中队队长):从7月1日以后我感觉我们的12319投诉反馈平台,对垃圾分类的投诉也逐渐多起来了。其实我认为投诉越多是一件好事情,说明我们单位也好、我们个人也好,其实对垃圾分类是重视的,至少我看到不良行为了那我去投诉了,我去举报了。所以我感觉立法很好,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推动这个垃圾分类的管理应该是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宓云飞(上海上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黄浦新苑管理处经理):立法它完全性质就不一样了,就如果不做的话这就违法了。这上升到一定的法律层面了就是说,而且有处罚的一个性质,居民的意识完全也不一样了,因为以前总觉得我们这个小区单个在搞,没有强制手段。

  大家意识到,这一次垃圾分类不同以往,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宣传和劝说,因为有了法律的强制手段,原本不听劝阻的群体也开始有效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了。

  裘可忠:本来我们很担心的一部分人,什么人,钟点工,租客,可能这两天扔垃圾还是老样子,因为这个美丽家园建设跟我没关系的。这两天下来扔的人下来,第一没什么话,第二扔的东西是比较标准的。

  租客和钟点工等流动性较强的人群,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好管理,闵行区七宝镇因地处城乡结合区域,这类人群尤为聚集。

  王瑾:我们街镇是外来导入人口是比较多的,因每个小区可能出租率比较高。低的出租率在30%左右,那么高的出租率可能要达到60%、70%,那么针对这一个情况呢,我们当时居委就提出来从源头上去约定这些租户,在合同条款里面就加进去了。

  记者在七宝镇的中介看见,租客签订的租房合同中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了条款,一旦不遵守将会抵扣押金,这样的方式对于房东而言也是一种保障,因此广受好评。在万科这样的大型社区,钟点工阿姨是日常垃圾分类的主要人群,也是长期以来最难游说的人群之一。

  王瑾:我们排摸下来,整个万科小区将近有一千名的家政人员进行一个家政服务。那我们现在在分批地给这些家政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完了以后我们会颁发一个上岗证,然后利用这个上岗证,我们结合万科物业的优势,因为他在每个小区的入口处,他保安都做得很好,那我们就是给他设关卡,就是你有这个上岗证,你才能进入到万科小区进行一个家政服务,这样的话也从源头上约束了一个就是说家政服务这个队伍我们也规范起来了

  据悉,截至7月6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有一周,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9600次,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3367次,共开出罚单190张,其中针对个人有15单。就垃圾分类而言,罚款虽不是目的,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让今天的上海迎来了垃圾分类法制化的新时代。

  齐玉梅:一个是十几年的民意基础,在立法的时候调查下来,上海市民基本上98%、99%都是赞成垃圾分类这件事情,这是一个民意基础。然后从硬件准备基础来讲,就是2018年开始全线建设整个体系。当然这也有前十几年来无害化体系的一个保障,就是原来垃圾首先是无害化处理,然后再谈资源化利用,然后再说就是法制保障。我们现在就是法规又到位了,所以这个也就是说不同于前两次大潮,今天我们的垃圾分类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十多年来,上海一直在垃圾分类问题上谋求突破,从顶层设计、收运体系和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到改变公众的理念和意识习惯。上海能否探索出一套将生活垃圾充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呢?

  7月10日,周春受邀专程来凉州路居委会教居民用湿垃圾堆肥,这里是上海典型的二级旧里,没有小区更没有物业,是垃圾分类最难推广的居民区。

  张燕(上海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凉州路居委会书记):居民有些时候先是理解了垃圾分类,但他们其实对后续的环节,可能还是抱着疑虑的一个态度,他觉得,你觉得说是利用了,那怎么利用了呢?他有点怀疑了以后,怕不能持续,那我觉得,通过向第三方,给我们做了堆肥的一个方式的话,让居民能够亲眼看到这一个湿垃圾,怎么样再生利用,在一个很简便的方式下,对他们垃圾分类的一个理念,和环保的理念,更能加固,能让他们垃圾分类项目,不会断续,也不会说因为其他影响而放弃掉。

  此前张书记一直担心,居民们能否接受在家门口进行湿垃圾堆肥这一尝试。不曾想,一看见湿垃圾变成的营养土居民们纷纷上去抢了起来。

  志愿者:您可以先拿些回去试验一下,以后那边会有堆好的,您就可以来这边弄营养土,谢谢您啊

  距离外滩不远的瑞福小区,也在街道的资助下一次性投入近45万元,因地制宜地安装了一套垃圾生化处置设备,小区每天产生的200斤湿垃圾能在这里直接变废为宝。

  包彦韵(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主任):我们这个小区原先可能就是在干垃圾和湿垃圾上面,也不是做得很到位,可能居民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那么我就想了,垃圾要在源头分类、在源头减量。

  就整个上海而言,目前在全市人民热情参与下,每天已经分类出近6000吨的湿垃圾,比去年全年日平均3900多吨的量高出了约54%。外滩街道积极做出响应号召,在有条件的小区安装了垃圾生化处置设备,希望从源头减量,不让每天产生的湿垃圾运出小区,这样既帮助终端减轻压力,又能减少环卫运输的麻烦。

  包彦韵(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主任):我们又有花肥产生,我们居民又可以得利。而且我们是能够实实在在派上用场的

  包彦韵(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主任):都等待着到那个时间,出来花肥的时候挨家挨户都来领,可以来免费来领的。就像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受益了以后,接下来这个机器的那个维护、运作,可能通过我们业委会跟我们广大的那个业主去做工作,这个经费可能就可以从我们业委会的运作经费里面,可以共同大家来承担。

  居民们也积极做出响应居委会的倡议,希望能利用自己产出的湿垃圾堆肥,在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拆除后的空地上打造一座有机花园。

  周春:这个小区垃圾分类做得好,我们帮街道争取了一笔小经费,帮你们造一座小花园,您觉得建在这好吗?

  周春:对,我们想你们散步的时候,我们这边帮你们种点花,弄点凉棚什么的,你们很喜欢一点。

  周春:别以为我们的祖国是一拍脑袋让你做垃圾分类,让十三亿的人民这么麻烦,我相信如果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国家不会选择这条最难的路,我们都试过了,真的其他办法都没有用。

  目前,国际上对生活垃圾的处置办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如果我们的干湿垃圾不分类直接填埋,对于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而言,没有等量的土地资源可以被占用,同时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一旦处理不当会污染地下水,将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周春:我们造好的那些焚烧厂,去年之前,他们的垃圾是点不着的,里面是脏的,是被湿垃圾污染掉的,纸张什么的都没办法再回收了。所以你只要源头上把湿垃圾分出来,后面的工作我们就很容易了。

  在中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便是干湿分离,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垃圾含水量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只有在源头上将湿垃圾分离出来,其它各类垃圾才能更有效被处置,甚至被资源化再利用,同时湿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裘可忠:中国人的特点是吃得多,两三个人能吃几个菜,我说我们的难度比人家大也就难在这里,我们的饮食上的习惯改变不了。

  周春:美国和日本他们的垃圾,湿垃圾占所有垃圾的比重是少于20%的,但是我们的祖国是超过60%。那少于20%他们就很好处理,因为我们的国情跟国外不一样,我们的垃圾成分首先就跟国外不一样。

  近些年中国餐饮业的蓬勃发展,让饭店的餐厨垃圾在城市的湿垃圾占比不断的提高,与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相比,中国的餐厨垃圾重油重盐重调料,我国多元的餐饮文化导致餐厨垃圾成份较为复杂,末端处理难度比其它国家更高。

  位于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是建国后上海的第一家集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国有综合型百货公司,为了迎接7月1日垃圾分类强制性时代的到来,早在今年的4月中旬,商场便开始对原有的垃圾箱房进行改造。

  记者 柴璐:挺冷的,两度,感觉像零下。就整个大厦,商场所有的餐厨垃圾都在这?

  金芳:因为异味,天热了,有可能放在外面会产生气味不好,商场里面为了环境的要求造了冷库。

  每天早晚两次,有专门的餐厨垃圾清运车将冷库存放的餐厨垃圾直接送往指定的末端处理环节。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餐厨垃圾的末端处理情况,记者专程来到了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目前每天有近200吨的餐厨垃圾会从各个餐厅被送往这里,最终会变成一袋一袋的土壤调理剂被送往农户手中。

  杨元晖(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厂里的生产,餐厨垃圾就会变成这样的产品,它类似于像土壤的燕窝,能够适用于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作物的口感,这个是餐厨垃圾做出来的,餐厨垃圾里面会含有大量的油脂,我们会把油脂提出来,放到上海市专业单位去处理,最后会变成这个生物柴油,在上海大概有两百多个加油站,都可以加到这种生物柴油。

  在厂区里,记者并没有闻到想象中垃圾腐败的刺鼻气味,厂长介绍称,餐厨垃圾清运车进入厂区后会驶入全封闭的卸料区,将餐厨固废物投入到专门的仪器中,这些湿垃圾将会在封闭的车间经过不到14个小时,最终转化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出来。

  杨元晖:200吨运进来,大概出去55吨左右,上海的餐厨垃圾这个品质应该是慢慢的变好了。2017年3月份,这个厂试运行的时候,我们大概有超过30%以上的残渣率,现在这个残渣率已经降低到15%以内,已达到了设计的需求。

  不可利用的15%的残渣,最终会被运送到干垃圾焚烧厂进行发电。在距离现在厂房不远处,一套日消解400吨的湿垃圾末端处置体系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齐玉梅:设施建设还有一段时间,我们预计是到明年中旬明年年底,能够全量,就是说所有分出来的湿垃圾,都进入湿垃圾的设施。我们做了一个简单地粗略统计,就是从2018年我们上海一天的湿垃圾量分出来大概是3900吨,那么现在分类,就是6月份的日均量达到了6600吨,上海市民规则意识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目前,上海类似这样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共有4个,还有5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到2020年年底,全市湿垃圾处置能力预计达到每日7000吨。

  与湿垃圾不同,上海市要求干垃圾必须统一送至政府指定的垃圾处理终端进行无害化处置。

  自从上海垃圾分类法制化开始,预约来这里参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市民已经排到了明年,大家急切地希望清楚自己每天分出来的干垃圾是如何被焚烧的?

  王雷(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我们的中央控制室,也是我们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大脑,我们这个厂有四台生活垃圾焚烧炉,每一台的日解决能力是500吨每天。

  就目前而言,对于城市生活垃圾最为便捷高效的处置方式便是焚烧,但如果干垃圾和湿垃圾不分类,水分过大的情况下,往往焚烧炉的温度很难控制,一旦达不到850度,便存在产生致癌物二噁英的风险。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垃圾焚烧场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邻避效应,经常会被周边的居民强烈反对。

  王雷:以我们为例,7月1日之前平均含水率大概在60%左右,极端情况下超过70%。随着分类收集的推广,我们很明显现在含水率是不到50%,这样热值提高了,二噁英彻底分解了。

  王总介绍称,一旦干垃圾的纯净度提高,垃圾焚烧过程中天然气的消耗量就会随之下降,干垃圾的处置率也会随之提高,每吨垃圾产生的发电量也将提高10%以上。不仅如此,干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还能被资源化再利用。

  王雷:这是炉渣,炉渣正常是我们生活垃圾的副产品之一,他占生活垃圾进炉量大概25%。那么炉渣到哪去呢?炉渣它可以生产这种成品砖,比如说行道砖,它可以添一些色素的话,有一些大家看到的绿颜色的、红颜色的,有很多都是用这种做的。

  今年上半年,上海干垃圾日均处置量约1.9万吨,半年度处置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0万吨。目前,上海现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10座,正在建设中的3座,预计今年内再开工建设3座。届时,上海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将达到约2.9万吨每天。

  齐玉梅:我们最理想的状况是希望2020年,就能达到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干湿分类以后,它更加有利于原来的可回收物的这个分出,因为可回收物它不作为一般垃圾进入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这两位保洁阿姨是慕名而来的,他们听闻路边这个黄色的大机器能够将纸张、塑料、金属、玻璃以及衣物等可回收物吞进去,马上折算成现金回到她们的手机钱包内。

  简单快捷地投扔过程,垃圾变现的初次尝试,让保洁阿姨们按捺不住地想要再次体验。

  保洁阿姨:今天第一次试试看,给我们一个发财的机会对吧。我们就在讲,拿到10块钱可以买肉吃。

  将垃圾中具有循环可再生价值的废弃物,有效地在源头进行分类回收,不让它们进入焚烧、填埋体系,这不仅节约了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能耗费,还能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垃圾源头减量的终极目标。

  陈伟(上海黄浦区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可回收物占到家庭生活垃圾可能占到40%以上,如果这40%不能被有效地被分拣出来,给政府的这个清运包括后面的这个处理难度会很大,所以说这也是怎么回事说两网融合提出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要通过这一种可回收物系统化地回收,让这个前端的垃圾减量。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上海强制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将“环卫清扫网”与“废品回收网”有效结合,将“两网融合”协同作战,使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爱回收只是上海目前处理可回收垃圾的一种模式而已,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终极目标”。毕竟,法制化只是垃圾分类的开始。